多年來,鋸末顆粒機生產的生物質能作為一種燃燒熱值不輸于煤炭的可再生能源,在發電、供熱等領域已形成一定產業規模。
由國家十部委編制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發改能源[2017]2100號)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生物質能供熱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發改能源[2017]2123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均與生物質能供熱緊密相關。
生物質使用廣泛
屋檐處的排放管道冒著白色的煙霧,一戶村民正在用鋸末顆粒機生產的生物質成型燃料為自家取暖。
用生物質代替燃煤供熱沒什么味道,家里面積100平米左右,政府給了補貼,一個供暖季成本也就1200塊錢。與過去使用燃煤不同,用特定鍋爐燒生物質成型燃料,只要燃燒充分,就不會出現黑煙滾滾的現象,取暖清潔了很多。
鄰村則使用的是小型生物質鍋爐,為減少采暖季的大氣污染、控制農村散煤直接燃燒,作為生物質清潔取暖改造的試點村,一臺2.8蒸噸生物質鍋爐實現了村里76戶人家的區域供熱。
生物質熱電聯產將成分布式電力市場交易的主要參與者
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或中小型工業園區熱電聯產項目,在具備售電、供熱、甚至供冷的條件后,則轉變為一個典型的分布式綜合能源服務項目。
在拿到售配電資質后,完全可以充分參與分布式電力市場交易,為區域用能客戶提供各類增值服務,提升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的綜合效益。《指導意見》中,支持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積極參與電力體制改革,參與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向配電網內用戶售電。
排放無統一標準,業界急盼科學合理標準
我們了解到,各地不論戶用或大型生物質利用項目,采用的大氣排放標準并不一致。參考山東當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村用生物質鍋爐能夠達到相應的排放濃度限值標準。盡管顆粒機的生物質成型燃料不會產生滾滾黑煙,也沒有明顯異味,但不論是農戶自用生物質爐具還是小型生物質鍋爐工廠,均沒有實時環境監測系統。
多地生物質利用已能夠達到國家火電標準,但由于燃煤和生物質燃料特性不同,直接執行各地針對煤電制定的、嚴于國家標準的“超低排放”政策,則制約了行業發展,建立專門的生物質能環保排放標準及完善的環保監測體系,已成為生物質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
目前生物質整個行業的體量還太小,這也是為什么一直沒有專門的生物質行業排放標準的原因。生物質原料成本較燃煤更高,是否投入那么多達到‘超低排放’環保標準,對企業來說實際上是個經濟問題。
生物質能供熱監管將會更加規范和嚴格
由于生物質能供熱屬于分布式能源,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產業鏈條長,這就為行業監管帶來了挑戰。《指導意見》要求各省(區、市)能源主管部門建立健全生物質能供熱產業體系,將生物質能供熱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完善項目管理和技術管理,建立供熱信息統計和監測評價體系。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將組織制定生物質熱電聯產技術規范。環境保護部門將會制定生物質鍋爐污染物排放國家或地方標準,建立完善環保監測體系,加強生物質熱電聯產和生物質鍋爐供熱項目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監管。
未來生物質排放指標體系的建立,首先需要制定統一的指標體系;二是確定哪些指標是必須的,設置合適的參照物,要高標準做好;三是標準不可“一刀切”,建議提供循序漸進的發展時間。
以上四大方面剖析未來的生物質能行業走向,你看明白了嗎?更多鋸末顆粒機或生物質能顆粒燃料可咨詢我們。